│展覽介紹及展覽作品明細
民國100年,最夯的一句話「保庇、保庇、保庇、保庇、保庇、保庇、保庇、噢……」,從年初熱到年尾,反映出台灣庶民文化對信仰的依賴與重視。100年歲末,大趨勢畫廊策畫了以「保庇‧保庇」為意象的主題展,藝術家透過自身對藝術的信仰,不受限於創作媒材,以宗教信仰符號作為創作語言,將生活中各種現象融合於作品中,創作形式包含了當代繪畫、影像和雕塑,投射出藝術家心中的庶民生活。
■郭振昌(1949-)
郭振昌,〈聖台灣─太歲〉,1998,166x85x10cm,複合媒材
「太歲」在中國古代之意象徵貴神,其所在之地當然也是代表著尊貴和吉利。郭振昌的〈聖臺灣─太歲〉裡穿西裝的男人,即代表著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中成功的中小企業人士,但臉上蓋著一張花布面罩,面罩後方的眼睛像似在偷窺或閃避些什麼,雙手各持著一把鋒利的劍及帶著詭譎笑臉的面具,彷彿是一個身為爾虞我詐的生意人的詮釋。藝術家還在畫面中作了精緻的鋪排,華麗的畫框來自於日治時期所流行的仿巴洛克建築風格,十二生肖的安排、色彩與亮片的裝飾則來自於台灣傳統廟宇的形象,將台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通通匯集在一起,卻有著極為濃厚的諷刺意味。
■蔡根(1950-)
蔡根,〈佛無象(二)〉,2007,168x24x24cm,木、石、鐵線
蔡根,〈佛無象(三)〉,2007,172x30x30cm,木、石、鐵線
蔡根常取用現成材質作為藝術創作的媒材,賦予每件材質新的生命觀點或價值觀。藝術家善於將生活面向融合於創作中,作品多從居家擺設出發,因此,找出異質材質間的趣味性,並保留它,相互碰撞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是藝術家在創作時所關注的。《佛無象》系列作品取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觀念,藝術家藉由圖像傳達個人經驗,讓觀者產生連結,進入個人的內在世界,透過作品的呈現,拉近藝術家與觀者之間的距離。
■吳天章(1956-)
吳天章,〈夢魂術〉,2004,240x355cm,雷射相紙輸出
吳天章,〈移山倒海〉,2005,240x375.5cm,雷射相紙輸出
2000年開始吳天章轉型數位影像創作至今,創造出許多新式人間圖像的作品。透過對歷史的觀察,結合電腦科技、攝影及3D技術,建構出虛擬的故事畫面。〈夢魂術〉、〈移山倒海〉兩個作品都是取材民間信仰中對巫術的冀望,缺乏愛情的男女,都渴望緣份到來,無論是祈求愛情,或排除走向愛情路之障礙物,都是透過電腦的技術,創造出藝術家想像中的真實世界。畫面給人一種較為崇高的感覺,同時出現分裂與並存的視覺矛盾。
■游本寬(1956-)
游本寬,〈台灣厝〉,1998-2003,67x87cm(單件),彩色照片
游本寬的影像藝術以紀錄台灣社會、呈現庶民文化為本,在藝術家的刻意安排下,畫面構圖以視覺對比的方式,誇張而平衡、色彩俗豔又和諧,凸顯時空轉圜下的環境變化,呈現出如音符高低起伏般的樂動。本次展出的五張作品以宗教及庶民建築為對象,解讀台灣居民的精神指標,老舊簡陋的教堂,如同在傳教士在傳教時所面臨的困境,更像是敘說著天主教或基督教徒對信仰的保守態度;富麗堂皇的廟宇,在在呈現了台灣俗文化的昌盛。
■李明則(1957-)
李明則,〈鐵骨〉,1995,194x112cm,壓克力顏料、畫布
李明則,〈變面〉,1996,194x112cm,壓克力顏料、畫布
李明則,〈爬蟲類〉,1995,194x112cm,壓克力顏料、畫布
李明則的創作結合傳統文人山水畫,建構出宛如蓬萊世界的道家思想,藝術家以人物肖像來表現時代感受,作品從個人生活經驗出發,以超現實的手法營造出鮮明的個人風格。藝術家分別在〈爬蟲類〉、〈鐵骨〉創造出兩張虛擬的面孔,眼、耳、鼻、唇被不同的物象所取代,隱喻佛經中的五根五蘊;〈變面〉則是將一法相的臉孔分解變形,夾雜著裸體、器官等生動的構圖,帶有濃厚的灰諧趣味性,也譏諷現代社會中修行者的虛偽與貪婪。
■彈甲一(1966-)
彈甲一,〈供品〉,1998,130x162cm,壓克力顏料、畫布
彈甲一,〈白猴與仙桃〉,1998,130x162cm,壓克力顏料、畫布
彈甲一的作品特質,在幽默手法中涵覆著悲劇性,觀其作品有詭譎、捉狹、嘲弄、滑稽、歡樂等氛圍,如〈供品〉這張作品裡,有別於一般供品的神聖性,藝術家以諷刺的手法表現,使用動物擬人化及象徵性,略帶灰諧的幽默與滑稽,使畫面增添趣味性。在中國傳統中,白猴、仙桃象徵長壽,因此深受藝術家喜愛。在作品〈白猴與仙桃〉的畫面中,採用一貫的暗色系,黑與白的對立中凸顯出白猴與仙桃的主角地位,看陰暗的畫面中卻隱藏著歡樂氣氛,彰顯出藝術家的幽默性格。
■賴九岑(1970)
賴九岑,〈祈禱的五種方式〉,2005,60x60cmx5pcs,壓克力顏料、畫布
賴九岑曾說:「讓眼球漫無目的的搜尋游移,以及對現實或虛擬事物表層的跳躍式暫留或攫取,成為經驗生活的一種方式」這樣的想法,也忠實地呈現在他的藝術創作中。〈祈禱的五種方式〉以群象的概念進行創作,有些圖象隱含空間、有些則全然抽象,藝術家並非刻意地排列組合這些作品,而是關注於當這些每一件小作品被並置組合之後,最終會敘說出怎樣的故事?同樣的,玩具與美術史圖像之間的並置,會讓觀者在腦海中自行作連結,創作另一段故事,產生出另一種新的詮釋。
信仰是一種信念意志的的植稼,它是一種觀念,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等的態度與看法,它可以是體現在宗教信仰上,同時,也體現在人生價值的意義上,當下描述是一個時間性的概括,一個時代的思潮、語境離不開現實的影響與發展,它更反應了時代的面貌與氛圍,值此「後現代主義」思潮,透過藝術家的演繹與詮釋在歷史文脈相續而至的「現在」來觀看我們所處的時空,藝術家表述的信仰的面貌同時觸發我們對信仰的觀看角度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