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2009 (ShContemporary 2009)
李再鈐 、莊普 、陳界仁 、賴九岑
2009. 09. 09 — 2009. 09. 13

│展覽介紹及展覽作品明細

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於2009年9月8日至9月13日於上海展演中心舉行,大趨勢畫廊此次帶來李再鈐、莊普、陳界仁及賴九岑四位藝術家的作品。

 

■李再鈐(1928-)

李再鈐,〈低限的無限〉,1983,150x60x60cm,鐵板烤漆

〈低限的無限〉由五個相同形狀的三角錐體連結而成,紅色的,像一條飛龍騰空而起,巧妙變幻的動感,十分耀眼炫目,但側觀也像一個五角星,在當時的台灣時空背景下,有犯忌之嫌,遂掀起了一場「紅色事件」,終由於社會輿論的支援和藝術界的抗爭,經過一年後,恢復了作品原色,此作品也因此在台灣美術史上留下了一頁政治與藝術拮抗和如何分際的爭議糾紛。

 

■陳界仁(1960-)

陳界仁,〈加工廠-1〉,2003,42x70cm,彩色輸出
陳界仁,〈加工廠-2〉,2003,42x70cm,彩色輸出
陳界仁,〈加工廠-3〉,2003,42x70cm,彩色輸出
陳界仁,〈加工廠-4〉,2003,42x70cm,彩色輸出
陳界仁,〈八德-辦公室-2〉,2005,42x70cm,彩色輸出
陳界仁,〈八德-辦公室-4〉,2005,42x70cm,彩色輸出

陳界仁從《魂魄暴亂1996-1999》系列影像作品於1998年台北雙年展首度曝光後,陸續獲得許多國際雙年展邀約,是國際藝術界能見度相當高的台灣藝術家。2003年的《加工廠》系列,他邀請失業女工重回已成廢墟,但還是屬於資方資產的工廠內「工作」, 並穿插對照早期官方宣傳臺灣工業繁榮景況的黑白紀錄片,藉此省思在全球化下產業外移後失業勞工的處境。2005年的《八德》系列中,他邀請臨時雇工非法進入已被法院查封的工廠與辦公室的空間內,在無目地的重複勞動和佈滿灰塵的物件之間,凝視臺灣現代化歷程的「遺跡」,和其遺留在城市邊緣工業區內的空洞與荒蕪。

 

■莊普(1947-)

莊普,〈草原上的成吉思汗〉,2008,161x424cm(四拼),壓克力顏料、畫布
莊普,〈WEB 2.0〉,2007,113x194cm,壓克力顏料、畫布

莊普曾至西班牙留學,繪畫風格融合中西,受中國印拓的傳統啟發,他將「繪 / 畫」異化為一種「轉印」的概念,他透過印章取代畫筆,將印章附著了顏料,在畫布上印壓,留下凹凸相對鮮明的觸感與痕跡。每一次的轉印動作,以公分見方為單位,每一次的印壓,也因為顏料的厚薄不同,以及每一次手感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的印觸痕跡,如此一來,印跡的增生、疊壓與交互覆蓋,譜出了一種深具觸感的密實厚度,與其說這是繪畫,還不如說是一種量塊的編織。

 

■賴九岑(1970-)

賴九岑,〈50年代的太空計畫〉,2006,60x60cmx9pcs,壓克力顏料、畫布

賴九岑透過目前網路上最被普遍使用的搜尋引擎Google圖片搜尋的選項尋求他所有的繪畫素材,在這樣的途徑中,徐冰的英文書法簽名「Xu」與星際大戰裡的路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的身影,很有可能因為同樣是一個從數十到上百萬位元的圖檔而被置放在一起。賴九岑說,即便是臨摹現代繪畫,他參考的對象也是來自Google,從來不是畫冊。「菁英vs普羅」、「主文化vs次文化」這樣的二元對立來看賴九岑的作品,很容易閱讀到其中現代藝術與卡漫圖像之間的異質拼貼張力。從網路搜圖、臨摹、仿製到重新編輯,賴九岑為這些如斷片般的圖象,付予了當代藝術新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