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深度:再探當代繪畫的新空間
劉時棟 、賴九岑 、陳建榮 、陳曉朋 、陳崑鋒
2004. 05. 15 — 2004. 06. 12

│展覽介紹

表面深度:再探當代繪畫的新空間
策展人/張晴文

當代藝術的新媒材傾巢而出,藝術讓我們看見了世界的無極限。藝壇之中年輕一輩的藝術家,以好奇的眼睛和無畏的姿態引領觀者發現不一樣的視野。就在近來青年藝術家尤受注目之際,「平面繪畫」這個依賴技藝而最容易在聲光招搖之中消失聲音的表現媒材,歷來不斷在「繪畫已死」的預言與咀咒中頑強地存活。這一群30歲左右的藝術家,用慢動作開闢最平板卻最豐饒的畫面,畫出屬於這一時空的某種風景。繪畫的深度也等待被重新考掘。

「表面深度:再探當代繪畫的新空間」展出賴九岑、劉時棟、陳建榮、陳崑鋒、陳曉朋近年的創作,媒材以壓克力顏料為主。這群年輕藝術家在學院中接受繪畫訓練,受1980年代回國之中堅輩藝術家影響,在繪畫的風格上,從純粹的形色幾何到融合當代情境的意象展現,兼具圓滑甜美與崎錯斑駁的雙面質地,對於創作媒材的選擇與掌握,也突顯了當下青年繪畫者的創作取向。就創作的題材而言,從他們的作品中,亦可以窺出新生代繪畫者如何藉由各種關於空間的認識與創造,展露其觀看世界的眼光,以及對於平面繪畫的路線開創。

畫面之中,混合著甜蜜與鏽蝕的痕跡。

當下時空生活的寫照,包括了兩個面向:速度與美好,以及深藏在巷弄之中的幽暗與腐敗。即使是充滿積極意義的建設,也相當程度地雜揉了殘破過程。整體與碎形,美麗與荒涼,同時存在於這個時空的表面以及成天生活在此的人心之中。當眼邊風景內化成為人們視而不見且理所當然的景觀,在此若將它重新拿在手中檢視觀看,要觀看的不只是表面的形影,而是以不可計量的方式隱藏在各個蛛絲馬跡裡的種種況味。

賴九岑的作品開闢了一系列新鮮視窗,在規格化的畫布裡,揭露玩具零件所提示的微觀宇宙。這些被畫的對象物,被改寫造就成另一處新大陸,也一反做為一種工業的產品,量化而不具個性的體質。經由畫者的眼睛選取、觀看,它們成為自主獨立的差異個體。那些鋼盔、宇宙戰艦、乖乖,以及櫻桃小丸子的媽,遂成為眼前的形色結構。玩具結構中等待榫接的圓突及凹洞,在此被剝開、放大、凝視,這些或突出或凹陷的圓孔,也正凝視著觀者。如果賴九岑的作品提示了「看」的重要與興味,劉時棟的一系列混合壓克力顏料與剪貼物像的綜合畫面,則透露著觀看之外,咀嚼慣習生活的各種反饋。看似隨意的塗刷筆觸以及即興剪貼,包裹揉絞成一團混雜著甜美與失敗的尷尬迷人狀態。陳建榮的創作裡,層層顏料疊合的塊體與線條,使觀者總是以直觀的期待陷入其營造的類空間深度之中。克制的抒情,轉印在充滿流動意味的空間層次。面對虛虛實實的空間,陳崑鋒描繪變造的景象,刻意營造失色風景,二手的自然再轉一手,充溢畫面的是被抹平且昏恍的景物,觀眾的「看」成為不明就裡的風物考察。若再進一步,所有的體驗觀察更入算計一途,化為對於眼前世界與抽象理想的耽溺。陳曉朋一系列以純粹形色構成之作,化零為整,種種通透流動的可能都被消弭壓縮在幾何的塊面之中。從碎形聚合為一體,從流動參差到絕對平整,五位藝術家的作品顯現了漫遊於當代繪畫領域的某種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