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
蔡根
2006. 09. 09 — 2006. 10. 07

│展覽介紹

靜物
蔡根創作自述

 

生活一直是我創作中最大的提供者,而我的創作題材不是直接取自我生活旁的物件,用它們來做對象,直接描繪。

 

我創作中也使用大量的現成物,現成物也是來自我們的生活周遭的物件,無論是完整的或局部都是我們所熟悉的。當「它」成為視覺造形的一部份時,原本的物件會跳脫既有價值的框架,回到材質本身,而同時還能保有「它」和我們生活上可親的那份關係,此時藝術作品不在那麼遙遠,因為觀賞者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投入他生活的情感和作品產生對話。

 

創作雖然是我生命的紀錄,但一旦它呈現為圖像之後,我個人的生命故事已經完成,對於觀賞者來說,這不是重點了,也就是說創作者沒有權力,要觀賞者去閱讀創作者的生命經歷,它應該只是還原為圖像去面對觀賞者。

       

如何讓觀賞者透過圖像進入到他自己生命的對話,這也是我長久以來努力的目標。外界的視覺都是引導我們回到身心的感受,越是純粹的造形材質,越能讓我們跨過視覺,進入感覺世界,自然界給我們的也就是如此。因此我在創作時,同時在尋找對我有意義的生活紀錄元素時,同時也考慮到觀賞者與它的距離。

 

我期待別人在面對我作品,看到的只是極短暫的圖像,而這些圖像只是個引媒,讓每個人可以回到他身上,開始悠遊他的感覺世界,就如我們觀看一朵花,我們藉由花投入我們自身的感覺世界,這是我對觀自在的理解。圖像的存在是有其必要的意義,但最大的意義是它能引發我們生命的感覺,「大象無形」老子為何這麼說,是我終極所探尋的。到目前我所能理解的,圖像只是一個媒介,當我們看到一樣東西時,是否能引起我們有所感受,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而感受是心靈的,既然從「看」而達致心靈感動,那麼那個可「看」到的「形」就應該很快的退後遁去。

 

靜物,它是安靜的生命或靜止的生命,若能透過這些視覺物能提供觀賞者,進入自我的對話,和達到自我的相擁,生命的美即使是短暫,但也可能化為永恆。

 

(文章節錄自蔡根,〈仍在‧生活‧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