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李文謙、陳建中、張漢明及梁兆熙這四位長年旅居法國的華人藝術家,與自己的原生國家長期處於一個分離的狀態。然而,身處西方多年的他們,在歷經西方文化不斷的衝擊及洗禮之下,其作品中對自然景致或人物的呈現與描繪,所流露出的東方哲思,似乎是一種對自身文化根源─東方的呼喚與連結。
1938年出生於中國大陸的李文謙,童年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之後輾轉來到台灣就讀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並於畢業後第二年遠赴法國深造,從此長居法國。在長期接受西方前仆後繼的藝術思潮時,李文謙同時也開始思索文化與藝術之間的關係。來自東方的他,其作品所呈現的就是一種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照,特別是在李文謙的《山岩系列》作品中,我們所看到的是與中國文人畫中「寄情山水」的某種契合。
自1969年定居巴黎的陳建中,其作品也兼具西方文藝復興的描景方式及中國古代山水畫意境的雙重風格。在陳建中那一幅幅再現歐洲田園景致的風景畫作中,除了對自然景致的精準描繪之外, 一種近似文人畫式的個人心情寫照也同時展露無遺。
而對生長在香港後定居在巴黎的張漢明來說,在他那以紮實的寫實功力創作的作品中,他所呈現的內容卻是論及到其對母國文化歷史的省思。藉由畫面中出現的一些屬於東方的玩物如象棋、線裝書、骰子等等,其實都是一種對中國文化的呼喚。然而,這類作品所呈現出的一種虛幻及漂浮的氛圍,可說是藝術家與其母文化「斷裂」的心情投射。
即使是梁兆熙,這位在索羅門出生,後移居法國的華人藝術家,在他的作品中,仍舊有一抹無法封熄的東方氣味靜靜地散發出來。結合黑白炭筆及素描的技巧,所孕育出來的卻是一種類似北宋山水畫的韻味和意境。不論是空蕩的室內景物所營造的寂寥感,亦或是自然景物的肌理表現,都可以體會到屬於東方精神的哲思。
不同於希臘史詩中的英雄奧德塞在經過了十年的漂蕩流浪之後終於回歸家鄉,這四位藝術家的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深層意義卻是一種「鄉關何處」的愁思與迷茫,一種與原生文化分割、身處在另一種文化中的錯置與失落。然而,藝術創作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為了「回歸」而開始「追尋」的過程,藉由這個過程,他們的個體意識獲得解放;企圖回歸,回歸到與自身斷裂的文化及被壓抑的自我,進而達到一種「連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