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賴九岑,2003年曾獲台北美術獎首獎,為台灣當代藝術界頗受囑目的一位年輕藝術家。自小便喜歡隨處蒐東西的他,深深地影響他日後的創作素材,賴九岑曾說:「我做我看到的」,而此次展覽看到的東西,皆是他透過電腦網路所「蒐」尋而來的。
電腦網路時代,正是當下年輕藝術家的成長背景,很多訊息只要在入口網站如Google、Yahoo便可以搜尋得到。在目前網路上最被普遍使用的搜尋引擎Google首頁,左上角有一個圖片搜尋的選項。賴九岑自承他的所有繪畫物件,素材全來自於此,在這樣的途徑中,很多普普藝術家的經典作品便很有可能地與卡漫的題材置放在網路上同一個空間畫面裡,這樣的視覺畫面,則引起了他創作此次展覽作品的概念。
在賴九岑的作品裡,其實事情可以更簡單,以簡喻繁,幾顆星星就是發亮的眼睛,這個符號技藝不是現代繪畫教他的,而是漫畫、卡通與標示系統,他說,即便是臨摹現代繪畫,他參考的對象也是來自Google,從來不是畫冊。賴九岑直言他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臨摹」,就像幾個世紀前的藝術家在做的。但賴九岑的臨摹顯然沒有太多致敬的意味,反而是為了強調再清楚不過的事實─繪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特別是當你對著一個東西照著畫的時候。
走進展場空間,讓我們第一時間感受到的事情便是賴九岑把現代繪畫的經典作品和星際大戰放在一起。他除了延續先前的卡漫風格,例如完全以太空人為主題的畫作,各形各款的太空人,搭配了數量相當的阿拉伯數字,兩者相互指涉的意味很強,整件作品彷彿是建立在一個規整的符號學架構。有些則如漫畫的片段,或是電玩的角色扮演遊戲、對打式格鬥遊戲的印象。另外其它的畫作則是透過Google搜尋,在網路上臨摹了當今歐美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之經典作品,最後並將其當做作品的圖騰元素,這樣的畫面處理,呈現出一種菁英與普羅之間的經典對峙,這其中包含了Robert Indian、Damien Hirst、Daniel Buren、Brice Marden、Roy lichtenstein、Takashi Murakami等等。在他的創作裡,瑪登(Brice Marden)的線條如同伽瑪射線、刁德謙的色塊變成漂浮於宇宙中的太空船碎片。
賴九岑打趣地說:「把這些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單獨拉開來欣賞,它們原本可能是一件很經典的作品,但若把他們重組在我新的繪畫創作裡,他們便只是一些美麗的線條或是色塊,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若從「菁英vs普羅」、「主文化vs次文化」這樣的二元對立來看這批作品,很容易閱讀到其中現代藝術與卡漫圖像之間的異質拼貼張力。
總而言之,新一世代的視覺經驗、環境不是從美術館裡得到資訊,而是從電視、電腦、網路、電玩Game當中得到,它是一種現狀的反應,並傳達科技時代的視覺訊息。另外,相較於其他年輕藝術家(包含卡漫藝術家),他們只做到圖像挪用的動作,沒有對其進行新的詮釋,賴九岑則展現其企圖心,加入了美術史的角度來探討繪畫語言變遷,展現一種後現代的精神(如普普、抽象及卡漫的結合)。賴九岑獨創性在於,融合藝術史的作品及當代圖騰,經過解構、重組、再現,巧妙呈現出一種時代文化的沿續性與新的視覺關聯。
無疑地,網路已是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克立克先生」(Mr. Click)無所不在,賴九岑以繪畫行動來描寫它的身影,相信這正是他繪畫中的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