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物象》系列起因於蔡根在工作室中無意識地纏繞鐵絲,鐵絲在不知不覺有了形體,蔡根覺得有些像佛頭,進而塑造了佛頭的形象,但因為手塑鐵絲有其侷限,佛頭只有大致輪廓,觀看者卻仍能立即辨認那就是佛頭,蔡根因此有了「佛無象」的想法。
蔡根認為在華人世界中,佛像的造形已經深植人心,多數的人只需遠遠一看,便能認定那就是佛像,所以佛像其實沒有真正具體的形象,也就是「佛無象」。
藝評人廖仁義進一步評論,蔡根《佛無象》系列在造形上似有似無,「意味著佛之偉大不在其象,也意味著虔敬不該拘泥形象」以及「佛之為佛,在其佛理,不在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