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心靈轉譯:精神醫學與藝術的對話
文/策展人蔡獻友、許淑真
在精神與身體都同樣飢渴的年代,當代人類心靈進入到甚麼樣態?藝術家的精神狀態是否也隱含著人類心靈面貌的縮影?自 1900 年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發表以後,精神分析在人類世界裡便不斷的產生持續性的發酵,尤其是精神醫學與藝術這兩個大範疇,反應在醫學上,分析訓練、臨床治療不斷的修正與辯駁;反應在藝術領域裏,更是許多藝術家創作的養分。
此次「心靈轉譯」展覽共分五個子題:
一、「遊戲樂園」:創作本身便具有「玩」的願望,精神醫學裏的遊戲治療與 藝術領域中所談的遊戲性質,莫不視其為解放心靈的妙方,這其中具有追求身心自由的意涵與人類不欲被駕馭之性靈。 參展藝術家:方偉文、李宜全、彭弘智。
二、「身體地圖」:在二十世紀的人類文明,看待身體已有不同的思維與方式,再加上精神醫學的研究,得知身體除了記憶肉體的實質感覺之外,還能儲存潛意識所釋放出來的心靈密碼。身體也常與社會禁忌發生衝突,展露出身體碰撞的真實場域。 參展藝術家:王武森、王秀茹、柳菊良、劉世芬。
三、「精神光引」:有些創作者也具有創作「秩序」的願望,這裡面有的具宗 教、信仰、禪修的部分,這個部分常被解讀為躲避現實的自我防衛機轉,但也有人認為這具有安定的力量,所以是積極與正面的。從古代宗教文明與信仰,以及新生活哲學的人文精神,便成為許多當代藝術家的光引。 參展藝術家:石晉華、阿卜極、高秀蓮、莊普。
四、「童年相簿」:許多藝術家在創作時,會在「顯意」中出現最近的經驗,而在「隱意」中出現兒時的經驗,這理由生理、心理與記憶所組合而成的生命相簿,有時會成為人們擺脫不去的宿命原型。 參展藝術家:陳順築、盧明德。
五、「文化症狀」:個體的景況,也隱喻了社會變化中的結構,這種圍繞於個 體之外的種種成因,使藝術家不自外成為社會的旁觀者,而是大環境之政治趨勢與社會體制支配下的情感反應者。 參展藝術家:李明則、梁任宏、蘇旺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