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關於熊秉明 About Hsiung Ping-Ming
關於熊秉明 About Hsiung Ping-Ming
⌈我的工作不曾專一。早在六十年代畫家丁雄泉便嘲笑我說:「你做的事太雜,做雕塑、畫畫、寫字、寫文章、教書。你手裡只有一把米,要喂四、五隻雞,如何養得肥?」我想他有一定道理,但是四、五隻雞之中,何留?何捨?很難做決,到最後只好都飼養著,都只能是瘦瘦的了,瘦到極限,如我今天所做的〈鶴〉,只見三、五根乾硬的鐵條。
|熊秉明⌋ |
|藝術家熊秉明(1922-2002)
熊秉明1922年出生於南京,祖籍雲南彌勒縣,1946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哲學心理教育系,隔年取得公費留學前往巴黎大學攻讀哲學,因訪問紀蒙(Gimond)工作室而決定改學雕塑。1962年開始,熊秉明在巴黎第三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任教,並於1989年退休後,1999年受邀舉辦「遠行與回歸──熊秉明的藝術」巡廻展,展覽地點包括北京、上海、昆明、台北及高雄。2002年,熊秉明因突發性腦溢血,病逝於巴黎,享年八十歲。
熊秉明學藝廣博,長期涉獵詩文、書法、水彩、版畫和剪紙,同時出版了幾本重要著作,包括《關於羅丹——日記擇抄》及《中國書法理論體系》,但他的藝術成就很大部分還是來自於他的立體雕塑。
熊秉明的雕塑作品,以作品型態而言可以概括為兩個系列:一個是1950年代的《焊接系列》——造型偏向簡約抽象,另一個是從1960年重拾創作的《銅雕系列》——造型偏向感性寫實,含有大量捏塑的手痕。
⌈在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家中,熊秉明是花了最多心思去琢磨雕塑的一位,也是談論雕塑最多的一位。熊秉明說過:「每一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在雕刻上表現了他對存在的認識,無論雕塑的是神、是英雄、是女體,都反映這個時代、這一民族對存在所抱的理想。」|范迪安 藝評家⌋ |
熊秉明,〈鐵片鴿〉,1959,69x39x46cm,鐵
|
熊秉明,〈回籠鳥〉,40x70x92cm,鐵
|
熊秉明,〈立馬〉,1966,48x50x28cm,銅
|
熊秉明旅居法國五十餘年,對於中國文化在西方土地的發展與實踐,他曾經如此談論到:
⌈我是一粒中國文化的種子,落在西方的土地上,生了根、冒了芽,但是我不知道會開出什麼樣的花,紅的、紫的、灰的?結出什麼樣的果,甜的、酸的、澀得像生柿子的?我完全不能預料。這是一個把自己的生命做試驗品的試驗。到今天,試驗的結果如何呢?到了生命的秋末,不得不把寒傖的果子擺在朋友們的面前,我無驕傲,也不自卑。試驗的結果就是這個樣子。|熊秉明⌋ |
熊秉明是一名綜合性的學者藝術家,他既是一位學者,也是一位藝術家,在西方土地上省視自己的血脈文化,以他獨到廣納的藝術見解,回應了他所認知到的藝術,這個藝術不僅是東方的也是西方,正如同藝評家邵大箴所言:
⌈熊秉明在作品中追求的和已經達到的審美情趣和格調,既是中國傳統的,又是世界各民族所共有的,是屬於二十世紀這個世代的,當然,也體現了他的個性。
|邵大箴 藝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