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 of Welding
Chen Ting-Shih 、Hsiung Ping-Ming 、Lee Tsai-Chien 、Huang Ming-Che 、Dechun Wu
2011. 04. 09 — 2011. 04. 30

│EXHIBITION

在東西方的古老文獻中,雖然早就有冶金術等關於駕馭金屬材質的記載,但一直到上世紀1930年代,焊接鍛造技術才成功的運用於藝術創作上,而這得歸功於西班牙藝術大師胡立歐•貢薩列斯(Julio González 1876 -1942 ),他開啟了焊接藝術的新紀元。大趨勢畫廊策劃的「雕火─焊接藝術」中,五位藝術家陳庭詩、熊秉明、李再鈐、黃銘哲、武德淳,他們的創作長期浸淫於這種被稱為「在空間中作畫」的藝術形式,深厚的藝術素養與東方哲思,使他們的雕塑有別於西方藝術家,書法意味的立體線條及虛與實的抽象思考,作品激發觀者想像的奔馳。

 

■陳庭詩(1913-2002)

陳庭詩,〈圖騰〉,1980年代,58x16x88cm,鐵焊接
陳庭詩,〈結〉,1980年代,29x21x45cm,鐵焊接、木
陳庭詩,〈堡〉,1987,113x66x45cm,鐵焊接
陳庭詩,〈相對〉,1980年代,39x23x80cm,鐵焊接

陳庭詩自幼學習傳統的山水、人物、花鳥,建立極為深厚的文人底子,作品具强烈的中國文人特質,1980年代陳庭詩偶然在拆船場的廢鐵堆中找獲了不少有質感的殘片,後來他運用這些粗獷又充滿隱藏符號的破鐵焊接成一件件引人思索、簡潔中又帶有一股幽默感的焊鐵作品。

 

■熊秉明(1922-2002)

熊秉明,〈鐵網鴿〉,1958,43x50x49cm,鐵
熊秉明,〈鐵片雞〉,1959,40x30x58cm,鐵
熊秉明,〈坐貓〉,1960,63.5x26x20cm,鐵
熊秉明,〈鐵片鴉〉,1959,54x37x51cm,鐵
熊秉明,〈蝴蝶〉,1989,57x40x36cm,鐵

熊秉明《動物》系列的〈鐵片雞〉及〈鐵片鴉〉等運用了簡潔的幾何線條與長方形面組合成體態輕盈,卻又內心沉重、個性顯明的形而上轉化體,我們從中看到東方哲學如莊周的物我一體,及中國文人借景物抒發對社會與體制吶喊的一貫傳承。

 

■李再鈐(1928-)

李再鈐,〈太一〉,2008,直徑80x8cm,不鏽鋼、黑色花崗石
李再鈐,〈鐵玦〉,2009,79x77x34cm,原色鋼
李再鈐,〈黑月〉,2003,59x28x109.5cm,原色鋼
李再鈐,〈品〉,2002,72x80x87cm,不鏽鋼

李再鈐的雕塑藝術自傳統出發,卻能破除既定框架,以抽象造型為主,應用簡單的基本幾何圖形為其創作理念的引源,以理性的解構,重整物象,企圖融合中西方藝術於一身,表現出現代低限風格。

 

■黃銘哲(1948-)

黃銘哲,〈跨世紀臉譜〉,1999,68x30x7cmx6pcs,金屬烤漆
黃銘哲,〈藝術家的眼睛〉,2003,60x250x18cm,金屬烤漆
黃銘哲,〈藝術家的眼睛〉,2007,50x280x18cm,金屬烤漆
黃銘哲,〈權杖〉,2008,60x298x18cm,金屬烤漆

黃銘哲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雕塑家」,因為他的作品既不用刀「雕」,也不用土「塑」,他的作品像工業製品般平整,又如實用物品般鮮豔,在造型上面,可說是相當「有機」,像是蟲、像魚、像鳥、像女體等等,生機盎然又趣味十足。

 

■武德淳(1953-)

武德淳,〈三足人體之一〉,2001,54x41x34cm,鐵焊接
武德淳,〈先知〉,2001,162x72x36cm,鐵焊接
武德淳,〈英雄的頭像〉,2001,47x27x27cm,鐵焊接
武德淳,〈1²+1³=2〉,2001,21x45x11cm,鐵焊接

武德淳的作品風格多變,常以樸黑堅實的鋼鐵材料和回收的機械小零件做為造型元素,作品總蘊涵著憾動人心的情感和力量,藝術家尤其擅長以鋼鐵焊接技術創作,探索立體造型中的空間結構,由鋼鐵支架和面所產生的虛實對照,形成嚴密的組合。

藝術迷人之處,是先驅者闢出一方園地,後繼者爭相播種,最終匯聚成一園生機處處、多元怒放的景色,繪畫如此雕塑亦如是。著名美國評論家 Clement Greenberg說,現代主義雕塑的存在必須擁有圖像特徵。它必須摒棄臃腫與沉重,必須輕盈,具有想像力,張力,形成於視覺之中。焊接藝術使雕塑家在藝術追求中得以創造更多的可能,進而實踐其藝術理念中具象與抽象的平衡、異質與同質的融合,東方與西方的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