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乘以寬 1998-2015
耿晧剛
2016. 09. 03 — 2016. 09. 24

│展覽介紹

長乘以寬 1998-2015─耿晧剛作品展
文/蕭瓊瑞

相對於1964年前往米蘭、長居米蘭的霍剛(1932-),1997年前往米蘭布雷拉藝術學院留學的耿晧剛(1969-),同樣以帶有色面及符號的抽象繪畫,卻呈顯了兩個世代、不同面向的思考與呈現。如果說霍剛的作品是一種寧靜的、音樂性的、內在世界的探索,年輕整整37歲的耿晧剛,他的創作則是變動的、視覺的、外在世界的映現與拼貼。

外在世界,歷來是藝術家歌詠、發現、投射的對象,但對資訊化時代的新一代藝術家而言,外在世界不再是指上帝創造的大自然,也不是工業革命後人類建構的第二自然─城市,而是資訊泛濫之後的各種媒體、印刷,與時尚、訊息……,或可稱之為「第三自然」。耿晧剛,一個霍剛前往義大利米蘭五年之後,才在台灣出生的另一個世代的年輕人,玩著機器戰警長大、打著電動玩具長大的一代,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之後,便前往米蘭留學。這個古老的城市,有最具歷史價值的建築、街道,也有最時尚的櫥窗與視覺資訊,對這個來自台灣的年輕人而言,似乎充滿了好奇與想像,從櫥窗擺置的色彩,到牆壁馬賽克的質感,乃至街道石塊的紋理,在在地交融著歷史的歲月痕跡與時尚的新鮮美感,這種併置與對比,也就成了藝術家創作的基本結構與語彙。

作為一位成功的藝術家,關鍵還不在對外在世界的感悟與捕捉,而是在如何將這些事事物物,安置、集中在一個有限的畫面中,而顯現出一定的意義或美感。明顯地,耿晧剛的成功,正在將這些原本獨立、片斷的物象或語彙,從自身的語彙脈絡中抽離出來,又併置、拼貼到另一個脈絡或文本中,形成新的意義或語境,增加了觀眾觀看、理解的空間,甚至不同的詮釋或感動;這樣的手法,其實就和裝置藝術的構成,有著相當雷同、流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