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台灣「類古典繪畫」特展
                                
                                
                                                                            郭淳
                                                                            、蕭仲伯
                                                                            、林欽賢
                                                                            、周川智
                                                                            、陳俊華
                                                                            、徐睿甫
                                                                            、朱友意
                                                                            、李足新
                                                                            、許智瑋
                                                                            、黃坤伯
                                                                            、王智斌
                                                                            、郭維國
                                    
                                
                                
                                    2002. 10. 12 — 2002. 11. 09
                                
                            │展覽介紹
90年代台灣「類古典繪畫」特展
策展人/王福東、洪劭涵
台灣的類古典繪畫,從80年代萌芽初生,到了上一個世紀末,聲勢漸大,且呈現三脈支流:理想美古典、形而上古典、後現代古典。其中「理想美古典」追求最純淨的聲音,透過「時間」,他們記述生活片段、拾取最內斂的感動,然後再逸出時間的軌跡,與歷史中的古典並列,這類作品多半以靜物呈現。「形而上古典」是建立於精神分析基礎上的繪畫,屬於自省的、內化的、幻境的,私密的語彙搭起了夢境,指涉了慾望。「後現代古典」與國際新興的潮流緊密相扣,近乎簡克斯所說的新古典主義;畫家廣泛使用後現代藝術表現的手法─「挪用」(appropriate),從古代神話、歷史、當代媒體、消費文化中擷取影像,呈現一種寓言情境。這三種傾向,就構築了台灣的類古典的多元面貌。
在本次展覽中,企圖歸納整理台灣類古典派的支流,希望藉由本次展覽,讓普羅大眾領略到類古典繪畫的精妙與多元。
 
                 
                 
                 
                 
                